• 1
  • 2
  • 3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大纲 >> 详细内容
 
教学大纲 >> 正文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日期:2023-02-10 13:41:46  发布人:xuguibing  浏览量:709

环境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602010242     课程名称:环境心理学

   分:2               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适用对象:建筑学本科     先修课程:

 

  •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建筑学限选课

2、知识要求:重点掌握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系统理论。

3、能力要求:掌握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专业中应用的实际案例。

二、课程教学与思政相结合

环境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如何适应环境,利用环境,维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我国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课程把国家生态文明的方针政策融入课程知识体系,增加了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以“为什么已有可持续发展理论我们还提出'生态文明’?”,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建立在西方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背景下,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可持续。而我国的主要矛盾是要尽快提高文明程度、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如果按西方可持续策略就会延缓我们的发展。生态文明的核心是绿色发展,符合我们的国情,代表了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意愿。开展对党的生态文明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教育。

环境心理学在阐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现代人类是通过“文化”来适应环境。而且,“文化”只有与环境协调才能帮助人类及其社会发展。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人民服务”做为工作目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掘知识点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内在联系和文化内涵,揭示它们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科学的角度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城市生态系统和农村生态系统是两类典型的人类生态系统,农村生态系统在结构上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一致,可以自我维持系统功能和稳定,每个村寨具有相对独立性生态系统。而城市在能量结构上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反,自身不能维持系统功能,需要源源不断的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才能维持系统,城市是不稳定的系统。

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些与课程知识点相关的挑战性的、现实性问题引入,宣传党和国家当前的方针政策,同时分析这些方针政策的科学性。不仅让学生完成知识的高阶认识,提升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高度,从内心和思想深处接受它们、认同它们。如:讲授碳排放与发展,假设遇到瑞典“环保公主”格里塔·桑佰格,怎样阐述和辩论我国“碳中和”政策措施。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我国“不接受”西方倡导的绝对碳减排方案,我国的碳排放策略是保障我国人民的发展权。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讲   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环境心理学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内容]

介绍与环境心理学基本理论有关的普通心理学知识

第二讲   介绍三种环境知觉的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三种环境知觉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

格式塔知觉理论,生态知觉理论、概率知觉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格式塔知觉理论

            第三讲   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的理论和实例研究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模仿课本实例,对所熟悉的环境如所在城市、风景区及校园描述认知地图的调查方法。

[教学内容]

认知地图的基本理论与相关实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认知地图理论在实际上的应用。

第四讲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相关理论。

[教学内容]

场所理论、唤醒理论、环境应激、环境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行为约束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行为场所理论

第五讲   污染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污染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教学内容]

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第六讲   空间中的行为心理特征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将本讲内容中涉及的概念如空间的私密性与领域性在实际环境中举例解释。

[教学内容]

1.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私密性和领域性的概念和特征

2.环境心理学相关理论观点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等专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私密性和领域性的概念和特征。

第七讲   城市环境的认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了解城市意向的基本概念与实例研究。

[教学内容]

1.城市意象研究方法的改进和扩大

2.空间定向系统

3.认知距离的概念,以及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并对认知距离的文化和群体因素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认知距离的概念,以及影响认知距离的环境因素、并对认知距离的文化和群体因素进行分析。

第八讲   城市环境的体验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应用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对城市环境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展开讨论,并以某中建筑类型设计进行举例,在设计中如何避免所存在的与城市环境所产生的矛盾。

[教学内容]

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城市环境体验的原理和特点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第九讲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其他国家对城市外部空间的研究成果,探讨我国目前在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研究中若干问题。

[教学内容]

1.介绍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研究城市外部空间的成果

2.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的建议。

第十讲   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

根据其他国家对城市外部空间的研究成果,探讨我国目前在城市外部公共空间研究中若干问题。

[教学内容]

1.城市环境消极影响的理论假设及其研究例证

2.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与多场所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的对策。

      第十一讲   行为的理论假设及其理论定位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基于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基本理论

2.环境与行为信息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基本理论。

第十二讲   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

[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建筑室内空间定向的理论知识在不同类型建筑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基本理论

2.环境与行为信息基本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建筑意象的概念以及建筑室内认知距离。

课题一   环境心理调查报告

1.实践目的:掌握并运用环境心理基本原则及规律,结合具体设计,做出有主题内容的环境调查。

2.实践的主要内容:完成环境心理调查报告一份。

3.实践要求:报告具体,言之有物,注重实际。

学时数的安排:

讲次

教学内容

理论

课时

实验

课时

习题课时(课外)

讨论课时

(课内)

第一讲

绪论

2

 

 

 

第二讲

介绍三种环境知觉的理论

2

 

 

 

第三讲

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的理论和实例研究

2

 

 

1

第四讲

环境与行为关系的理论

2

 

 

 

第五讲

污染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2

 

 

 

第六讲

空间中的行为心理特征

2

 

 

 

第七讲

城市环境的认知

2

 

 

1

第八讲

城市环境的体验

2

 

 

 

第九讲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4

 

 

2

第十讲

城市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2

 

 

2

第十一讲

行为的理论假设及其理论定位

2

 

 

 

第十二讲

特定建筑环境与行为

2

 

 

 

课题一

环境心理调查报告

 

课外

 

 

 

32                          26

 

 

6

 

 

  • 教学组织与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制作 PPT 等教学手段和形式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讲授、提问、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掌握环境心理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试课程总评成绩构成比列按7:3评定,即调查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平时测验、课堂活动、学生出勤等.

 

  • 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与文献

1、教材:

《环境心理学》            林玉莲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参考书目:

《论现代认知心理学》      乐国安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建筑环境心理学》        常怀生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建成环境的意义》        拉普卜特 黄兰谷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大纲编制人:宋倩茹

大纲审定人:

教学院长(主任):

 

核发: 点击数:709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