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教育和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操作和理论研究上都有许多实践和创新的空间,构建一套将危机预防干预和心理教育融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校园心理生态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减少心理压力,形成各部门、专业人员、教师、学生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1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建设的意义
立足教育,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建设,提前预防,及时疏导,快速、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大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1)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根据大学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秀品格,有效提高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和挫折的能力。
(2)有利于大学生稳步成长、健康发展。大学阶段学生求知欲强烈与辨别力相对较差、依赖性与独立意识、情绪与理智并存。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心理状态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从而产生心理危机。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规律和特点,探寻心理危机解决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3)有利于维护学校和谐与稳定发展。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特殊群体在培养过程中生存与发展、成长与成才、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矛盾,极易对现行的管理制度产生不满,对校园的稳定构成威胁,不利于校园和谐与发展。
2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建设现状
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力量不足,心理教育和危机预防覆盖面受限制;二是危机潜在学生不主动参与心理教育,不主动寻求心理帮助;三是有些危机未及时发现,影响了干预的时效性四是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各部门协调有时不够顺畅,影响危机干预的时效。
3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八四"体系
从八个大的方面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每个方面包含四个内容。
3.1 坚持四个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预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疏堵结合、严宽结合,通过思想教育使学生建立基本的预防意识,化解心理危机,防患于未然;二是坚持时效性原则。反应迅速,回应及时,以免贻误时机。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影响大、扩散性强等特征,时间是关键,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控制局面;三是坚持保密性原则。进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过程中,只有保护学生隐私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必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和谈话内容予以保密四是坚持协调性原则。上下沟通,保持一致,相互协调,同舟共济。
3.2 查找四类心理危机缘由
心理危机产生的成因复杂,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成因通常是由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人格特点等相互作用产生的。一是学业危机。由于独立学习能力不足、竞争的压力加大、角色地位的改变、就业形势严峻等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出现学习焦虑过度、学习动力缺乏等问题,有的甚至经常上网、逃课,出现厌学现象,不思上进;二是情感和人际危机。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不同程度存在依赖心理和征服欲望,进入大学以后面对陌生的人际关系往往无所适从,面对感情,理性不足而冲动有余,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造成一系列感情危机;三是生活危机。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同学很难维持一种相当水平的生活,很多同学为了维持基本的学习生活,不得不课外打工,个别还进行着一些违规的活动;四是突发事件危机。当学生认为自己所遇到的突发事件个人无力解决,这些困难又不到及时缓解就会导致出现心理危机。
3.3 关注四类重点人群
一是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及孤儿、单亲家庭学生;二是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对暂时性学习困难、能力型学习困难、动力型学习困难、整体型学习困难学生分别界定、根据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措施;三是关注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的学生;四是关注有明显人格缺陷或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网瘾、抑郁症、躁狂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等心理疾病的学生以及精神分裂症处于康复期的学生。
3.4 加强四个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制度。专家组对各学院、心理咨询教师等报告的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危机风险评估;二是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档案和心理健康信息反馈制度和顺畅的报告渠道。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心理危机事件终止或发生后要及时填报《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备案表》;三是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及报告制度。设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热线;四是建立高效的救助制度。对于突发事故,学院各级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等相关部门要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援救,有必要的需及时拨打"110"。
3.5 建立四级心理危及预防和干预网络
一级为学校,由学校主管领导、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心理咨询中心组成;二级为院系。由院系领导、副书记、专职学生工作干部和院系的学生会心理部长组成;三级为班级。由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心理委员组成;四级为宿舍。由宿舍长和热心此项工作的宿舍成员组成。
3.6 抓好四个环节,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一是果断采取行政、技术或物质措施,阻止危险发生;二是对心理危机者进行紧急疏导,实事求是地帮助分析现实问题,避免对方猜测怀疑,使其冷静平顺地接受;三是调动、协调,亲属、朋友等社会支持系统配合工作;四是加强对危机事件现场的有关处置和后期处理与维护。
3.7 强化四个条块协作,形成合力
注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各部门相互理解、密切合作的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机制。一是心理咨询中心是专业机构主管。负责制定学校工作方案和程序,组织专业培训、开展各种预防和教育活动、进行心理筛查、实施危机干预;二是学生工作部门统筹协调。作为心理咨询中心的主管部门,在整体规划、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保障。统筹协调工作中各院系和各部门的关系;三是教学科研部门提供支持。积极支持心理教育类课程的开设,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成为校级和市级精品课程;专门设立科研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四是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组织部、团委将心理培训和危机预防培训作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培训的内容;后勤等服务部门注重对管理服务人员进行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心理危机识别和预防的培训;保卫处在处理危机过程中与心理咨询中心通力配合,使危机处理能够迅速有效进行。
3.8 坚持四个结合,提升工作实效
一是危机预防干预和日常心理教育相结合。作为学校日常教育、预防的长效工作机制,在危机发生时,又是危机干预的快速反应机制;二是专业运作和行政运作相结合。依托学校原有的行政管理机制,遵循专业规律,增强了工作力度;三是专职人员和其他教育管理人员相结合。将教职员工和各级学生干部纳入该系统,赋予他们相应的岗位职责,使他们与专职心理咨询人员有机配合,有利于危机的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第四是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针对本院系、本班学生特点,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开展自主性心理教育活动,同学之间相互教育,相互帮助,达到学校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
(转自“公务员之家”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