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首页 >> 学生管理 >> 心理健康 >> 详细内容
 
心理健康 >> 正文
健康科普|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日期:2022-05-25 10:07:47  发布人:xuguibing  浏览量:508

每年的5月25日是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创立于2000年,为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而设立。“5.25”,谐音“我爱我”,意为大学生首先要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乐观自信。

图片35.png

心理健康包括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状态,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以及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能以适当的行为方式去适应,心理上不会失调。个体在这种状态下,其认识活动、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大学生理想的心理健康标准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智力正常;2.情绪健康;3.意志健全;4.人格完整;5.自我评价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人生课题。复杂的自身和社会问题,往往易导致大学生有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有调查显示: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感问题和大学生适应问题等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2022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即便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对未来依然会感到明显的压力,大学生的生涯规划、生活方式和恋爱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仍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关注。

一大学生的生涯规划

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们拥有许多成长的机会。大学不是什么神圣的殿堂,只是一个人生的舞台。每个人在这样的舞台上要学会选择去武装自己、表现和展示自己,在适应中成长,这是大学生成功的要决。建议大学生要尽早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特长,在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感到迷茫,有的甚至沉迷电子游戏,频繁熬夜晚起,生活毫无规律。这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大学生一定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学习、人生有规划,规律生活及作息。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饮食、睡眠、运动的规律性有助于心理状态的平和稳定。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机能,有利于增强对于压力所带来的不良情绪的免疫力。运动也是最好的情绪疏解方法之一。

三大学生的情感及人际关系

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恋爱关系是心理健康的良药。大学生不仅要接受自我、也要学会接受他人,悦纳他人,积极与他人相互沟通和交往,在与人相处时,采用信任、友爱、宽容、尊重等积极的态度,少用猜疑、嫉妒、敌视等消极的态度,分享、接受、给予爱和友谊,与他人同心协力,在社会生活中才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充足的安全感。建议大学生多参加人际交往活动,不要消极等待、怨天尤人,而是主动参与竞争,学会用主动态度和积极行为来对待各种压力,不断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同时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如从父母、同学、老师那里获得帮助等,在交往中学会交往,在压力中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不断增强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关系的能力。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离不开家庭及社会的参与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太高,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是造成学生压力的重要因素。每个家长要努力给孩子创造幸福和谐的家庭环境,多和他们交流,理解其需要,帮助其建立和完善个性,培养其独立性,激励孩子迎难而上,实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

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在大学规范开展心理咨询相关工作,帮助他们缓解压力,解决心理问题。高校应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帮助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核发: 点击数:508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