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大纲 >> 详细内容
 
教学大纲 >> 正文
《管理学》教学大纲
日期:2023-11-19 13:50:35  发布人:xuguibing  浏览量:961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管理学

    分:2                时:32

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8          上机学时:0  

适用对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            

二、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各专业的共同课,是管理类各专门管理的基础课,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要求学生认真研究和正确对待国内外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努力用所学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管理问题。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活动

一、 什么是管理

二、 管理的职能

三、 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人)的角色与技能

四、 管理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第二节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一、 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 外国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理论概述

二、古典管理理论

三、行为管理理论

四、数量管理理论

五、系统管理理论

六、权变管理理论

七、质量管理理论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管理的概念,谁是管理者,管理者的角色与管理技能

2.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研究方法    

3.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管理的作用

4. 理解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职能

教学难点:管理产生的原因,管理的概念,管理者的角色

教学重点:管理的概念、性质、管理的职能及管理技能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定义

二、四种道德观

第二节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一、道德发展阶段

二、个人特征

三、结构变量

四、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

第三节  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二、建立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

三、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四、设定工作目标

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七、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四节   社会责任概述

一、社会责任的定义

二、两种社会责任观念

三、 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四、社会责任与经营业绩

第五节  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一、企业对环境的责任

二、企业对员工的责任

三、企业对顾客的责任

四、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责任

五、企业对投资者的责任

六、企业对所在社区的责任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知道古典管理理论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了解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知识管理、学习性组织的主要内涵,了解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

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管理理论的丛林化发展

教学重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质量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

第三章  信息获取

第一节  信息概述

一、信息的定义

二、对信息的评估(收益与成本之比)

三、有用信息的特征

第二节  信息系统

一、概述

二、信息系统的要素

三、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应用

第三节  其他信息系统

一、概述

二、电信和网络

三、人工智能

四、办公自动化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管理道德,三种道德观,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2.理解道德的发展阶段    

3.了解赞成和反对社会责任的理由

教学难点:道德的发展阶段

教学重点: 管理道德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 决策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的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一、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二、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与业务(执行性决策)决策

 三、集体决策与个人决策(优缺点)

 四、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从决策的起点看)

五、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六、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第三节  决策理论

一、古典决策理论(20世纪50年代前)

 二、当代决策理论

第四节  决策过程

一、识别机会和诊断问题(发现问题)

二、识别目标(明确问题为目标)

三、拟订备选方案(分析问题之一)

四、评估备选方案(分析问题之二)

五、做出决定(解决问题之一)

六、选择实施战略(解决问题之二)

七、监督和评估(解决问题之三)

第五节  决策方法

 一、集体决策法

 二、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三、有关活动方案的决策方法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原则和依据

2.了解决策方法的分类

3. 理解集体决策方法和有关活动的决策方法

教学难点:决策的概念,决策的依据

教学重点:决策的概念、决策的原则

第五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二、计划与决策

 三、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

一、根据时间长短分——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

 二、根据职能空间分——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三、根据综合性程度分——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

 四、根据明确性分——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五、根据程序化程度分——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

 六、计划的层次体系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一、估计机会,确定目标

 二、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认清现在、研究过去、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

 三、确定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

 四、评价备选方案

 五、选择方案

 六、拟定派生计划

 七、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计划的任务,形式和性质,计划的过程

2.了解计划与决策的关系

3. 理解计划的类型

★教学难点:计划的任务,计划的性质

★教学重点:计划的形式,计划的过程

第六章  战略性计划

第一节  远景和使命陈述

 一、核心价值观

 二、核心目标

 三、1030年的宏伟的、大胆的、有难度的目标

 四、生动逼真的描述

第二节  战略环境分析

 一、外部一般环境

 二、行业环境

三、竞争对手

 四、企业自身

 五、顾客(目标市场)  

第三节  战略选择

 一、基本战略姿态——揭示企业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

 二、核心能力在企业内和企业外扩张的成长战略

 三、防御型战略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战略性计划中的远景和使命陈述的内容,战略环境分析的方法,战略选择的方法

2.了解战略姿态选择的基本原则

3. 理解各种战略分析的方法

★教学难点:战略分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战略管理的过程,远景和使命陈述的内容,基本的战略姿态

第七章  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二、目标的性质

 三、目标管理的过程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一、滚动计划的基本思想

 二、滚动计划的评价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一、网络计划的基本步骤

二、网络图:工序、事项、路线

三、网络图的绘制原则:

四、网络计划技术评价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目标管理的涵义,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滚动计划法的思想

2.了解网络图的绘制

3. 理解目标管理的缺点,目标的性质,网络计划技术

★教学难点:目标管理的实施及其优缺点,网络计划技术

★教学重点:目标管理的思想,过程。滚动计划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思想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必要性分析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三、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组织的部门化

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二、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与特征比较

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

 一、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二、组织的层级化与集分权

 三、组织的层级化与结构的有机化

  四、  组织设计的程序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结构的形式,组织的部门化

2.理解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3.了解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组织层级化过程中的权利来源及分配

教学重点: 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组织结构的形式,组织的部门化和方法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计划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二、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人员配备原则

第二节  员工的招聘

一、员工招聘的标准

二、员工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三、员工的解聘

第三节  人员的培训

一、人员培训的目标

二、人员培训的方法

第四节  绩效评估

一、绩效评估的定义和作用

二、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第五节  职业计划与发展

一、职业计划与发展的意义和特点

二、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三、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方法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人员配备的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来源及方法,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方法

2.理解职业计划与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有效管理职业生涯的方法

3.了解选聘工作的有效性分析,员工的解聘

教学难点: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人员配备的原则,员工招聘的标准,来源及方法,人员培训的方法,绩效评估的方法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与目标

 三、组织变革的内容

第二节  管理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二、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三、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

四、组织冲突及其管理

第三节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一、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和塑造途径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目标和内容,组织变革的程序,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组织文化的概念,组织文化的结构,内容及塑造途径

2.理解组织中的冲突的表现,类型,组织冲突的避免

3.了解组织中压力,压力的起因,压力的解释

教学难点:组织变革的动因,过程。组织文化的概念,结构

教学重点: 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目标和内容,组织变革的程序,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组织文化的概念,内容及塑造途径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

一、领导与管理

 二、领导的作用

 三、领导者与追随者

第二节  领导者的类型

一、权利与领导

二、管理制度权力集中与分散相对立的领导者

三、维护与创新相对立的领导者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一、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二、领导方式行为论

 三、领导方式情景论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作用,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密执安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管理方格图,情景理论

2.理解领导者的类型

3.了解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教学难点:密执安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管理方格图,情景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教学重点: 掌握领导的内涵,领导的作用,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密执安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结果,管理方格图,情景理论  

第十二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的原理

一、激励的概念与对象

二、激励与行为

 三、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四、需要的管理学意义

 五、X 理论和Y 理论

第二节  激励的内容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期)

 三、大卫·麦克里兰后天(成就、友谊、权力)需要论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公平理论

 二、期望理论

第四节  激励的强化理论                                                        

一、强化

二、惩罚:

三、负强化:

第五节  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

一、激励的一般形式

二、当代若干激励实务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激励的概念,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X理论和Y理论。激励的内容理论,过程理论

2.理解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

3.了解激励与行为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

教学重点: 激励的概念,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X理论和Y理论。激励的内容理论,过程理论

第十三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原理

一、沟通及其过程

 二、组织中的沟通

三、组织间的沟通

第二节  管理组织的沟通

一、有效沟通的障碍

 二、有效沟通的实现

第三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

一、冲突的原因

 二、冲突的管理

 三、有效谈判实现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沟通的基本过程,沟通的类别,组织中有效沟通的障碍,有效沟通的实现

2.理解组织中沟通的形式:人际沟通,团队沟通,组织间沟通

3.了解组织中的冲突与谈判

教学难点:沟通的基本过程,组织中沟通的形式

★教学重点: 沟通的基本过程,沟通的类别,组织中有效沟通的障碍,有效沟通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必要性

二、控制理论

 三、控制类型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计划)

 二、衡量绩效

 三、纠正偏差

第三节  有效控制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应具有灵活性或弹性)

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1.掌握控制的必要性,基本原理,控制的过程

2.生产控制方法,即供应商控制,质量控制,库存控制,比率分析

3.了解控制的类型

★教学难点:控制方法,控制技术

★教学重点: 控制的必要性,基本原理,控制过程

 

 

 

 

 

 

 

 

 

 

 

 

 

 

 

 

 

 

 

 

 

 

  • 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模块

学时

      

      

导论 

2 学时 

一、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信、解、行(求)、证! 

二、学习管理学的两个导向:

1.问题导向 

2.方法论导向

向学生介绍正确的“信仰、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两个导向”,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太极之理”——“易变(龙)之理”贯穿课程始终!

总论 

8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2学时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第一节  管理活动

第二节  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一节  道德概述

第二节  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第三节  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第四节  社会责任概述

第五节  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第三章  信息获取

第一节  信息概述

第二节  信息系统

第三节  其他信息系统

第四章    

第一节  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

第二节  决策的类型

第三节  决策理论

第四节  决策过程

第五节  决策的方法

补充内容: 

中国决策学简介  

项目一:假期实践调查与访问  

明确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之间的关系;了解中外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演变、发展的始末原由和现状。

 

明确“道”是“德”之体,“德”是“道”之用。掌握最根本的道德原则——“元德”——按规律行事。奉行“推己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管理者应树立“换位思考”的观念;追求“自利”与“利他”的统一!

明确信息的获取是正确决策的基础!

 

明确决策、管理与科技对于组织的作用——“科技是基础;管理可以产生组合效应(高效率);决策决定着所获取的成果的正负。”

“道(哲学、方法论)、经(理论)、技(应用)”三个层面简要介绍“中国决策学”的相关内容。

懂得调查报告的写作技巧,.认识实践中管理者的职责与素质 

计划 

6 学时 (其中实践学时为2学时

第五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第六章  战略性计划

第一节  远景和使命陈述

第二节  战略环境分析

第三节  战略选择

第七章  计划的组织与实施

第一节  目标管理

第二节  滚动计划法

第三节  网络计划技术

项目二:团队实训之一——组建模拟公司  

把决策与计划联系起来,向学生讲授我们(“中国决策学”)原创的决策与计划的逻辑系统图。

 

明确战略计划的重要性、战略计划的程序。

 

向学生介绍计划的组织与实施的三种重要方法。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这三种方法。

培养初步运用管理系统的思想建立现代组织的能力。培养分析、归纳与讲演的能力。  

组织 

6 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2学时 

第八章  组织设计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第二节  组织的部门化

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人力资源计划

第二节  员工的招聘

第三节  人员的培训

第四节  绩效评估

第五节  职业计划与发展

第十章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管理组织变革

第三节  组织文化及其发展

项目三:团队实训之二——模拟公司的管理思想与组织文化 

明确组织设计的原理、部门化与层次化的实质内涵,能够根据组织的前提条件,设计出与其相适应的组织。

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两类人——组织中的管理人员与组织中的科技人员,兼顾其他一般员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把中国人的“龙性”焕发出来,在新时代把中国传统的“易变之理”与组织变革的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将来不但能够顺应变化,而且能够影响变化、“领导变化”!把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结合我们企业组织的现实创造出“崭新”的组织文化!

培养初步运用管理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与建设组织文化的能力。

领导 

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1学时 

第十一章  领导概论

第一节  领导的内涵

第二节  领导者的类型

第三节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第十二章  激励

第一节  激励的原理

第二节  激励的内容理论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第四节  激励的强化理论

第五节  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

第十三章  (信息)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原理

第二节  管理组织的沟通

第三节  组织冲突与谈判

明确领导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领导的实质内涵。把西方“形而上学”的领导进行“权变”的处理!

 

 

明确激励的重要性,掌握激励的原理和具体的理论、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激励对象进行有效的激励!

 

明确良好的(信息)沟通是企业组织健康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前提。明确“成王(领导者)”必须“三通”(内外、上下、左右的关系)的道理。了解有效的领导者是如何处理组织冲突与谈判问题的!

控制 

2 学时 

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一节  控制活动

附加内容:广义控制论简介 

第二节  控制过程

第三节  有效控制

第十五章  控制方法

第一节  预算控制

第二节  生产控制

第三节  其他控制方法

项目四:团队实训之三——活动策划 

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广义控制论——“几”(控制对象)+“引机”(控制手段、方法)=“机”(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与方向)。使学生掌握要达到一定的目的的三种途径:

1.“几”不变,改变“引几”;

2.“引几”不变,改变“几”;

3.“几”和“引几”同时改变

  培养创新能力与策划能力。掌握实际编制计划的方法。

创新

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为1学时 

第十六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创新的过程和组织

第十七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的内涵和贡献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源泉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战略及其选择

第十八章  企业组织创新

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第二节  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项目五:团队实训之四——角色扮演:招聘

明确创新的实质内涵是“以变制变”。强调“创新”实际上就是焕发出中国人所固有的“龙性”。创新就是把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易变之理”与现代企业组织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联系起来,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内外条件,以变制变,这样,才能不断地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着的需求,使企业能够健康地生存与发展。进一步讲,创新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因此,我们要把创新——“易变之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本课程的始终。

培养人员招聘工作的能力。.训练应聘的能力与心理素质。

 

五、教学组织与方法

课堂教学以多媒体、黑板讲授与辅导相结合方式,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课件、教案、期末复习资料、考试说明等重要学习资料在课程网上发布,教学班应及时下载,供学生学习和辅导教师参考,提高课堂效果。同时,布置适当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使学生加深理解概念、以达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精选习题,做到难易适中、题量适度、认真批改、及时解惑;学生应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考核方案

本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思路是在考核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实际应用能力地提高。把成绩评定基本分为五个部分,即:最终成绩=平时表现 + 作业+ 考勤+ 团队合作+附加分

其中:平时成绩:占20%左右,包括课堂表现和平时课堂提问回答;

作业:占25%左右,主要指个人作业,如有抄袭现象,本次作业不计分;

考勤:占30%左右,请假一次扣2分,迟到一次扣2分,旷课一次扣10分,全勤另加10分;

团队合作:占25%左右,模拟开发公司的运行情况;

附加分:额外加分,主要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回答一次加13分。

七、教学材料

1、课程教材:

管理学基础》,潘一萍,李刚,曹杰主编(第2版),北京:天津出版社,2013.

2、参考资料:

[1] 兰峰主编,管理学》(第2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协会主编,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第1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大纲制订人:

大纲审定人:

教学院长(主任):

制订日期:           

 

核发:xuguibing 点击数:961收藏本页